近日,胜利油田鲁明公司滨435块四期14口新井完钻,钻井进尺41998米,工期152天,较计划工期缩短了38天。“高质高效运行背后,是公司将大生产、大运行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生产运行的有力支撑。”鲁明公司执行董事、党委书记王云川说。
自推行“大生产、大运行”管理机制以来,鲁明公司持续推进生产运行全要素融合、一体化统筹,打通生产经营各环节,建立“一本账”、共下“一盘棋”。同时,强化生产计划管理、细化节点要素管理、优化运行模式,精准把握“储量、产能、产量”态势,及时调整对策,实现生产运行高质高效。
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
王云川形象地把“大生产、大运行”比作人的神经系统,把生产现场比作神经末梢,只要神经高度敏感和高效协同,问题才能被发现、指令才能落到地,运行才能更顺畅。
针对新井高效投产项目组,鲁明公司进一步明晰管理职责,定期召开运行会、季度工作例会,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运行。他们坚持各专业融合、一体化设计的原则,根据地质、开发、工艺、钻井、地面、工农等需求,综合考虑井台位置、井网井距、油层跨度、断层要素等参数,对每口井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,既满足开发需要,又兼顾工艺和钻井施工的设计目标。
围绕重点产能项目运行,他们加强方案、合同、钻井、作业、地面施工等各生产环节的统筹协调,开展设计、物料、计划、施工“四个做实”,构建“一项目一页纸”的运行管理模式,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,实现项目设计方案“同跟进”、物资油地保障“齐同步”、施工运行衔接“无壁垒”,保障现场安全高效运行。
今年以来,通过责任压实、高效组织运行,鲁明公司钻井交井完成39口,平均钻井周期6.87天、钻完井周期12.82天,生产时率时效进一步提升。其中,在重点工程滨435块产能建设项目三期北14口油井24段的压裂施工中,专家紧盯节点,挂图作战,原计划8天完成的施工任务6天顺利收官,日增油80余吨。
多领域聚力联动保安全
“在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管控上,我们下了不少功夫,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把安全风险降下来。”鲁明公司副总工程师、滨南采油管理区党支部书记高博说。
年初,滨435块产能建设项目三期施工中,多项工程并行推进,施工区域交叉重叠,吊装、动火等高风险作业密集,承包商队伍多、人员流动频繁,现场协调难度大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滨南采油管理区依托“大生产、大运行”机制,开展高风险作业多专业联动,明确交叉作业协调责任,优化设备进场路线和工序衔接流程,提高生产运行质效。
与此同时,他们动态调整施工计划,避免多队伍同一区域集中作业,有效化解协同施工中的难点,减少动火点63处,动火票也随之减少。
安全运行,既是“大生产、大运行”的前提,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面对各类安全生产问题,鲁明公司开展高风险作业监督,对高风险作业现场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识别,发现异常情况和违章行为,第一时间停工整顿,严格做好后续跟踪落实工作。
该公司还加强所属业务的检查督导,对于风险较高的作业,强化现场监督与监控力度。尤其是安全监管及督查部门,切实履行监督责任,通过远程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,对风险管理、措施执行、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验证,形成闭环管理。
一线驻点协调解难题
济北、商河、临邑三家采油管理区产能规模和员工总数,占据鲁明公司的70%左右。
为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,鲁明公司成立驻济阳前线指挥协调中心,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,有效提升生产运行效率、异常处置及时率。
为提高油藏经营管理水平,鲁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分析生产情况,完善“一井一策”指导书,对所有油水井实施建档管理。其间,通过单元管理岗、工程技术岗、油水井管理岗的三级协作,形成数据“分析—应用”的闭环管理,将一井一策信息资料融入日常维护管理,不仅提升数据查询、异常判断到现场处置的工作效率,还也提高了油水井基础管理水平。
今年2月份,济北采油管理区专门成立油水井管理团队,对管辖的360口油井分批制定“一井一策”指导书,将每口井储层特点、井网情况、注采对应情况、作业情况等数据输入单井“信息卡片”。同时从井筒管理、工况管理、热洗加药管理等方面提出管理方法,优化形成“一井一策”卡片,下发至各注采站和管控岗。
“有了这个指导卡,每口井的情况一目了然,再根据油水井的实际问题精准‘开药方’,实现提产能、多创效。”济北采油管理区油气开发主管师李焕说。
截至目前上海配资之家,鲁明公司通过深度实施“大生产、大运行”管理机制,油井作业维护频次0.171,较去年同期下降32.7%,整体效能持续向好。
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